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开元后乐
  • 莫奏开元旧乐章,乐中歌曲断人肠。
    邠王玉笛三更咽,虢国金车十里香。
    一自犬戎生蓟北,便从征战老汾阳。
    中原骏马搜求尽,沙苑年来草又芳。
    参考资料: 1、吴战垒 王翼奇主编. 毛泽东欣赏的古典诗词[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2 ,261-262. 2、孔维阳编著. 毛泽东书法创作历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 2011 ,384. 3、自陈增杰编著. 唐人律诗笺注集评[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 ,875.
  • 译文
    不要吹奏开元时期的旧乐章,乐章中的歌曲让人愁断车。
    邠王宴乐玉笛呜咽之音持续到三更时分,虢国夫人的金车香飘十里。
    自安禄山发动叛乱以来,兵连祸结,汾阳王郭子仪从此征战疆场。
    中原的良马早已被搜求殆尽,如今沙其只剩下一片萋萋芳草,再无牧马。

    注释
    开元后乐:指开元以后的音乐,即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所谓“开天盛世”的官廷音乐。
    邠(bīn)王:即李守礼,章怀太子李贤之子。唐隆初封邠王,开元初累为州刺史,游猎酣乐不领事,本传称其“高歌击鼓”,而未言吹笛事。按玄宗兄弟有宁王,善音律,杨贵妃曾窃其玉笛吹曲。见宋乐史《杨太真外传》。“邠王玉笛”,盖泛言侯王宴乐,不必指实。
    虢 (guó)国:指杨贵妃之姐虢国夫人。
    金车:装饰华美之车。
    犬汾:周代西方少数民族。周幽王十一年(前771),犬汾曾攻入周朝京城。这里借指胡人安禄山攻入长安事。
    蓟北:安禄山从范阳起兵作乱,范阳郡治在河北蓟县,因有此称。
    汾阳:指郭子仪。郭子仪平定安禄山叛乱有功,封汾阳那王。“老汾阳”,指其长期征战,岁月销磨于疆场之中。
    沙其:在陕西大荔南洛水、渭水之间,地多沙草,宜畜牧,唐时曹于此置沙其监,管领养马事。
    草又芳:暗示已无牧马。

    参考资料: 1、吴战垒 王翼奇主编. 毛泽东欣赏的古典诗词[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2 ,261-262. 2、孔维阳编著. 毛泽东书法创作历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 2011 ,384. 3、自陈增杰编著. 唐人律诗笺注集评[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 ,875.
  •   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攻入长安,玄宗逃到成都。作者薛逢会昌初(约公元841年)考中进士,得听到宫廷音乐,上距安禄山攻入长安已有八十多年。作者听了开元乐,想起开元时的盛况,感叹当时唐朝的衰落,就写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1、周啸天编. 唐诗鉴赏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1512.
  •   此诗从开元乐写起,引出了唐王朝由胜转衰、安史之祸的缘由,从一个侧面揭露了战祸连年造成的悲惨现状。全诗以不见行踪的“悲愤”二字为宗,勾连各句,将跳跃幅度极大的四联诗融为一有机整体,表现出较为深厚的艺术功力。

      首联“莫奏开元旧乐章,乐中歌曲断人肠。”的句意:不要再奏响那些霓裳羽衣舞和秦王破阵舞曲(虽然出现在李世民时代,但是开元时期仍在演绎),那是过去《忆昔》的回忆,想到这些,那辉煌的时代,对比此时兵荒马乱,“路有冻死骨”的惨景,真是悲从心起。

      颔联“邠王玉笛三更咽,虢国金车十里香。”写两处场景的不同比较,王室后孙却遭遇软禁,生不如死,在三更尚不能眠,笛声哽咽,催人泪下,而那单单一个虢国夫人的车马,就是贴金镶钻,所谓宝马香车,暗示开元时候的物质生活糜烂,更飘逸出了夫人使用的熏香。两处对比烘托出唐朝政治失利者的悲哀和当朝者和宠臣们的逍遥。

      颈联“一自犬戎生蓟北,便从征战老汾阳。”安禄山的胡人背景有《胡旋舞》为证,大概的词句为,“内有太真外禄山”。因此,说他们是蛮夷之乱也不为过。安禄山在蓟北筑城招兵买马,贮存武器钱粮,谋反叛变,汾阳王郭子仪长期征战,岁月销磨于疆场之中。

      尾联“中原骏马搜求尽,沙苑年来草又芳。”最后一句,诗人发忧古之思,看到凄惨情景,不由叹声遽然,战事连连,中原的男儿被抓为壮丁当兵,连骏马都搜求一空;年复一年,月复一月,岁月变迁,沙苑之战,以少胜多,取得胜利。但是这一切过去,意义也不过如此。老百姓死的死,亡的亡,只有这青草还在生长,其他的都转瞬即逝。

      这首诗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从开元后乐讲音乐这个题目,写出唐代兴衰的大感触来。这种以小见大,还有见微知著的作用。

    参考资料: 1、周蒙,冯宇主编. 毛泽东喜读的古典诗词曲赋500篇[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 2000 ,539-540. 2、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656-657页
唐代的其他诗人
  • 李希仲 李希仲 李希仲,唐朝时期人物,赵郡人。天宝初,宰偃师。范阳兵起,挈家避乱入江淮。诗三首。查看更多李希仲的诗文
  • 郭正一 郭正一 郭正一,字不详,定州鼓城人,郡望系出中山。(《旧唐书》作彭城人。此从《新唐书》),生年不详,卒于唐睿宗永昌元年(补疑年录及历代名人年谱作生于周建德元年,卒于唐永徽四年,年八十二岁,不确。此从中国文学者生卒考及参《旧唐书》本传)少以文辞称。贞观时,由进士历弘文馆学士。永淳中,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颍川县男。执政颇久,明习故事,文辞诏敕,多出其手。武后称制,罢为国子祭洒。出检校陕州刺史,为周兴所诬构,被杀。查看更多郭正一的诗文
  • 寇埴 寇埴 玄宗开元间人。与理莹同时。一说为寇坦之误。《全唐诗》收《题莹上人院》1首,有关事迹据其诗推知。查看更多寇埴的诗文
  • 李治 李治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为善,中国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是嫡三子。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李治在位34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查看更多李治的诗文
  • 于逖 于逖 于逖[唐](约公元七四九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中前后在世。生平事迹亦无考。仅知他能诗,李白有诗相赠,亦与元结友善。逖著有传奇集闻奇录及灵应录传世。《太平广记》有灵应传一篇,唐代丛书亦题于逖作。查看更多于逖的诗文
  • 卢仝 卢仝 卢仝tóng〈形〉(约795-835)唐代诗人,汉族,“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祖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今思礼村),早年隐少室山,自号玉川子。他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后迁居洛阳。家境贫困,仅破屋数间。但他刻苦读书,家中图书满架。仝性格狷介,颇类孟郊;但其狷介之性中更有一种雄豪之气,又近似韩愈。是韩孟诗派重要人物之一。查看更多卢仝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