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陵庙前莎草春,黄陵女儿蒨裙新。
    轻舟短櫂唱歌去,水远山长愁杀人。
    参考资料: 1、陈志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39-1240
  • 译文
    黄陵庙前,春光明媚,绿草如茵,景象清新美好。一位红裙少女翩然来到黄陵庙前的湖上。
    她唱歌而来,驾船而去,水面还飘散着她的一串歌声。只见小船渐去渐远,直至消失在远水长山那边。

    注释
    黄陵庙:庙名,是舜的二妃娥皇、女英的祀庙,亦称二妃庙,又叫湘妃祠,坐落在湖南省湘阴县之北的洞庭湖畔。
    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
    蒨(qiàn):一种红色的植物染料,也用以指染成的红色。
    短:一作“小”。櫂(zhào):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一作“楫”。唱:一作“随”。
    愁杀:谓使人极为忧愁。杀,表示程度深。

    参考资料: 1、陈志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39-1240
  •   这首诗虽然以“黄陵庙”为题,所写内容却与娥皇、女英二妃故事并不相干。诗中描写的是一位船家姑娘,流露了诗人对她的爱悦之情。

      “黄陵庙前莎草春”,黄陵庙前,春光明媚,绿草如茵——这是黄陵女儿即将出现的具体环境。美丽的大自然仿佛正在等候以至在呼唤着一位美丽姑娘的到来。莎草碧绿,正好映衬出船家姑娘的动人形象。

      “黄陵女儿蒨裙新”,一位穿着红裙的年轻女子翩然而至,碧绿的莎草上映出了艳丽的红裙。“蒨裙”,本已够艳的了,何况又是“新”的。在莎草闪亮的绿色映衬下,不难想见这位穿着红裙的女子妩媚动人的身形体态。

      “轻舟短櫂唱歌去,水远山长愁杀人”,是写女子驾船而去。而船后还飘传着她的一串歌声。诗人出神地凝望着,只见小船向着洞庭湖水面渐去渐远,直至消失。“水远山长”,形象地写出诗人目送黄陵女儿划着短桨消失在远水长山那边的情景。“水远山长”四字还像一面镜子,从对面照出了怅然迷茫、若有所失的诗人的形象。

      《黄陵庙》使用了写意的白描手法。诗人完全摆脱了形似的摹拟刻画,忠实地描写了自己的感受。绿草映出的红裙留给诗人的印象最深,他对黄陵女儿的描画就只是抹上一笔鲜红的颜色,而毫不顾及穿裙女子的头脚脸面。登舟、举桨与唱歌远去最牵动诗人的情思,他就把“轻舟”、“短櫂”、歌声以及望中的远水长山,一一摄入画面。笔墨所至,无非是眼前景、心中事,不借助典故,也不求花俏,文字不矫饰,朴实传神,颇有“豪华落尽见真淳”之美。

    参考资料: 1、陈志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39-1240
唐代的其他诗人
  • 郑蜀宾 郑蜀宾 郑蜀宾,荥阳人,善五言诗。长寿中,终县尉。诗一首。查看更多郑蜀宾的诗文
  • 太上隐者 太上隐者 太上隐者,唐代的隐士,隐居于终南山,自称太上隐者,生平不详。查看更多太上隐者的诗文
  • 赵鸾鸾 赵鸾鸾 赵鸾鸾,平康名妓也。查看更多赵鸾鸾的诗文
  • 魏徵 魏徵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查看更多魏徵的诗文
  • 李九龄 李九龄 李九龄生卒年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末进士。入宋,又中太祖乾德二年(公元964年)进士第三名。一说乾德五年(公元967年)进士(《瀛奎律髓》卷四八)。尝为蓬州蓬池令(《舆地纪胜》卷一八八)。开宝六年(公元973年)与卢多逊、扈蒙等同修《五代史》。李九龄生活在唐宋之交,因社会动荡,一生抱负难以伸展。著有《李九龄诗》一卷,皆七言绝句。《全唐诗》录存二十三首。查看更多李九龄的诗文
  • 辛替否 辛替否 辛替否,字协时,京兆人也。景龙年为左拾遗。时中宗置公主府官属,安乐公主府所补尤多猥滥。又驸马武崇训死后,弃旧宅别造一宅,侈丽过甚。时又盛兴佛寺,百姓劳弊,帑藏为之空竭。查看更多辛替否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