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南山田中行
  •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
    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6 2、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91-92
  • 译文
    秋风掠过,秋野明净,池塘积水深又清,草中虫儿唧唧鸣。
    长满苔藓的山石,浮起浓密的云气。挂着露珠的秋花,在娇滴滴地哭泣。
    九月,荒地里的稻子参差不齐,发着冷光的萤火虫在斜径上低飞。
    石缝里渗出的泉水滴入沙地,鬼火如墓中漆灯,花朵似的点缀着松林。

    注释
    ⑴秋风白:古人以白色象征秋天。秋风又称素风,素的意思是白。
    ⑵漻(liáo)漻:水清而深。啧啧:虫鸣声。
    ⑶云根:云雾升起之处。苔藓:青苔。
    ⑷冷红:秋寒时节开的花。泣露:露珠凝聚,有如泪珠。
    ⑸荒畦:荒芜的田地。叉牙:参差不齐。
    ⑹蛰(zhé)萤:藏起来的萤火虫。
    ⑺石脉:石缝。
    ⑻鬼灯:磷火。如漆:明亮如漆。点:一作“照”。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6 2、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91-92
  •   诗歌开头三句吸收古代民间歌谣起句形式,运用了“三、三、七”的句法。连出两个“秋”字,语调明快轻捷;长句连用两个迭音词,一清一浊,有抑有扬,富于节奏感。令读者读后仿佛置身空旷的田野,皓月当空,秋风万里,眼前塘水深碧,耳畔虫声轻细,有声有色,充满诗情画意。

      四、五句写山。山间云绕雾漫,岩石上布满了苔藓,娇弱的红花在冷风中瑟缩着,花瓣上的露水一点一点地滴落下来,宛如少女悲啼时的泪珠。写到这里,那幽美清朗的境界蓦然升起一缕淡淡的愁云,然后慢慢向四周铺展,轻纱般笼罩着整个画面,为它增添了一种迷幻的色调。

      六、七句深入一层,写田野景色:“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深秋九月,田里的稻子早就成熟了,枯黄的茎叶横七竖八地丫叉着,几只残萤缓缓地在斜伸的田埂上低飞,拖带着暗淡的青白色的光点。

      八、九句再深入一层,展示了幽冷凄清甚至有点阴森可怖的境界:从石缝里流出来的泉水滴落在沙地上,发出幽咽沉闷的声响,远处的燐火闪烁着绿荧荧的光,像漆那样黝黑发亮,在松树的枝丫间游动,仿佛松花一般。泉水是人们喜爱的东西,看着泉水流淌,听着它发出的声响,会产生轻松欢快的感觉。人们总是爱用“清澈”、“明净”、“淙淙”、“潺潺”、“叮咚”之类的字眼来形容泉水。李贺却选用“滴沙”这样的词语,描摹出此处泉水清幽而又滞涩的形态和声响,富有艺术个性,色调也与整个画面和谐一致。末句描写的景是最幽冷不过的了。“鬼灯如漆”,阴森森地令人毛骨悚然;“点松花”三字,又多少带有生命的光彩,使读者在承受“鬼气”重压的同时,又获得某种特殊的美感,有一种幽冷清绝的意趣。

    参考资料: 1、朱世英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20
唐代的其他诗人
  • 崔元范 崔元范 崔元范,男,籍贯不详。宣宗大中七年(853)左右,佐李讷浙东幕府,将入为监察御史,李讷、杨知至等人赋诗饯送,元范遂作《李尚书命妓歌饯有作奉酬》诗。是年秋,元范鞫狱于谯中(今安徽亳州),卒。生平事迹散见《云溪友议》卷上、《唐诗纪事》卷五九。《全唐诗》存诗1首。查看更多崔元范的诗文
  • 鲍家四弦 鲍家四弦 唐代诗人。四弦,鲍生妾也。鲍多蓄声伎,外弟韦生,好乘骏马,遇于历阳。鲍置酒,酒酣,密遣四弦歌以送酒,韦牵紫叱拨酬之。诗二首。《送鲍生酒》查看更多鲍家四弦的诗文
  • 常非月 常非月 常非月,唐肃宗宫人。查看更多常非月的诗文
  • 陈璀 陈璀 陈璀,男,生平不详。德宗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事迹见《登科记考》卷一三。《全唐诗》存诗1首。查看更多陈璀的诗文
  • 蔡京 蔡京 蔡京,初为僧。令狐楚镇滑台,劝之学。后以进士举上第,官御史,谪澧州刺史,迁抚州。诗三首。查看更多蔡京的诗文
  • 任华 任华 任华,唐代文学家。生卒年不详,青州乐安(今山东省博兴县)人。唐肃宗时任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等职,还曾任桂州刺史参佐。任华性情耿介,狂放不羁,自称“野人”“逸人”,仕途不得志。与高适友善,也有寄赠李白、杜甫的诗存世。查看更多任华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