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脤新梁苑,和羹旧傅岩。援毫动星宿,垂钓取韬钤。
    赫奕三川至,欢呼百姓瞻。绿油貔虎拥,青纸凤凰衔。
    外垒曾无警,中厨亦罢监。推诚人自服,去杀令逾严。
    赳赳容皆饰,幡幡口尽钳。为兄怜庾翼,选婿得萧咸。
    郁倔咽喉地,骈臻水陆兼。度桥鸣绀幰,入肆飏云帆。
    端月当中气,东风应远占。管弦喧夜景,灯烛掩寒蟾。
    酒每倾三雅,书能发百函。词人羞布鼓,远客献貂襜.
    歌榭白团扇,舞筵金缕衫。旌旗遥一簇,舄履近相搀。
    花树当朱阁,晴河逼翠帘。衣风飘叆叇,烛泪滴巉岩。
    玉斝虚频易,金炉暖更添。映镮窥艳艳,隔袖见纤纤。
    谢傅何由接,桓伊定不凡。应怜郡斋老,旦夕镊霜髯。
    参考资料:
唐代的其他诗人
  • 理莹 理莹 理莹,与寇坦同时。诗一首。查看更多理莹的诗文
  • 陈元光 陈元光 陈元光(657—711年),字廷炬,号龙湖。唐朝河东道人[(一说河南光州人,今河南省潢川县。)。漳州首任刺史。他是闽台地区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被奉为开漳圣王。陈元光将军自未弱冠之年即随父率众南下,直至殉职,始终坚守在闽戍地,长达四十二年;治闽有方,开科选才,任用贤士,招抚流亡,烧荒屯垦,兴办学校,劝民读书。号称“蛮荒”之地的闽南,经济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陈元光成为促进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融合的奠基者。陈元光去世后,被后世尊奉为“开漳圣王”。潮州诗萃》收录其排律诗三首,后人编有《龙湖集》48首,《全唐诗》及外查看更多陈元光的诗文
  •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查看更多孟浩然的诗文
  • 王播 王播 王播(759~830)字明敭(同“扬”),太原(今太原)人。贞元(786~805年)中擢进士,举贤良方正异等。长庆初历进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和初拜左仆射,封太原郡公。卒,谥曰敬。工书,尝书唐凤翔尹李晟为国修寺碑。《唐书本传》、《墨池编》、《佩文斋书画谱》查看更多王播的诗文
  • 张抃 张抃 张抃(?-757)孝昌(今孝感)人。唐朝将领。为张巡属下裨将。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叛变,张抃从真源令张巡守雍丘。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安禄山部将尹子奇攻雎阳,张抃又随张巡协守该城。旋奉命突围至彭城,向许叔冀求援,许叔冀不应。转回雎阳途中,路遇突围而出的南霁云等30人,同至临淮,向贺兰进明告急。贺兰进明亦不欲发兵,但想留下南、张等人,特以酒乐招待。南、张抽刀各断一指,不食而去,复冲破重围返回雎阳。及城陷,张抃与张巡、南霁云等均不屈而死。查看更多张抃的诗文
  • 李岘 李岘 李岘(708年-766年),字延鉴,唐太宗李世民玄孙,吴王李恪曾孙,信安郡王李祎第三子。唐朝宗室、宰相,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封梁国公。历经三朝,一生历任多州州牧,两度出任江陵,多次担任京兆尹,五次登上相位,六次官拜尚书,七次担任专门大使。历任要职,在任多有功绩。代宗永泰二年(766年)病逝,时年58岁。任官有为,知人善任,依法理政,正气不阿。宣宗大中初年诏令上临烟阁。查看更多李岘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