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构法华寺西亭
  • 窜身楚南极,山水穷险艰。
    步登最高寺,萧散任疏顽。
    西垂下斗绝,欲似窥人寰。
    反如在幽谷,榛翳不可攀。
    命童恣披翦,葺宇横断山。
    割如判清浊,飘若升云间。
    远岫攒众顶,澄江抱清湾。
    夕照临轩堕,栖鸟当我还。
    菡萏溢嘉色,筼筜遗清斑。
    神舒屏羁锁,志适忘幽潺。
    弃逐久枯槁,迨今始开颜。
    赏心难久留,离念来相关。
    北望间亲爱,南瞻杂夷蛮。
    置之勿复道,且寄须臾闲。
    参考资料:
  • 译文
    如同逃窜一样,我被放逐到楚国的最南端,永州的环境极其险恶艰难。
    一步步登上最高的法华寺,闲散时,我又率性疏放顽劣一番。
    寺庙的西边下面是陡峭的山崖,高得好似从天上俯窥人寰。
    反过来,如果处于幽谷之中,榛莽繁茂遮蔽,谁也不能攀缘。
    我吩咐童仆尽力地砍开杂木野草,横对着断崖把一座小亭修建。
    山上山下,隔开来有如天壤之别,登上山顶,如飘飘然升上了云间。
    远方的山头朝着这里靠拢,澄清的潇水抱着东山绕弯。
    夕阳临照着轩窗,渐渐地沉落,归鸟直朝着我们陆续地飞还。
    池塘里的荷花散射出一片鲜艳的色彩,山林间的竹枝留下了湘妃清清的泪斑。
    精神舒畅,如同除掉了缰绳枷锁,心情安适,因而忘记了愁苦辛酸。
    遭到遗弃和放逐,身心早已憔悴,到今天才开始有些愉悦开颜。
    可惜赏心的时光难以久留,离乡的愁绪总是如藉丝一般连而难断。
    举头北望,亲人们相隔千里,回视南方,我却杂居在夷蛮。
    还是放下这些事,不要再提,借着这须臾的悠闲,忘掉忧烦。

    注释
    构:建造。
    窜:逃匿。这里形容被放逐的狼狈。极:终极,尽头。
    山水:指环境。穷:极其。
    萧散:闲逸。任:任意,率性。疏:疏放,放诞。顽:顽劣,顽皮不顺从。
    垂:通“陲”,边。斗:通“陡”。
    欲似:好像。欲,似。
    反:相反,指与从山上俯视相反,从山下往上看。
    榛翳(yì):丛生的草木浓密覆掩。
    童:仆。恣:任意,尽力的。披翦(jiǎn):砍削。披,砍伐。翦,同“剪”,削。
    葺(qì):盖房。宇:屋檐,指亭阁。横:横对着。
    割:切开,划开。判:分开,差别。清浊:天地。古代认为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降为地。
    岫(xiù):峰峦。攒(cuán):聚集,凑拢。顶:峰顶,山头。
    抱:环绕。
    临:对着。轩:窗。
    当:对着。
    菡萏(hàn dàn):荷花。溢:流出。嘉:美好。
    筼筜(yún dāng):一种竹子,茎粗而节长,这儿泛指竹子。遗清斑:留下了清晰的斑痕。指湘妃在竹枝上洒下血泪,化为竹上的斑痕。
    屏:除去。
    志适:心情安适。志,心理活动或思想。适,安宁,舒适。幽潺:忧愁。潺,愁苦,烦恼。
    枯槁:憔悴。
    迨(dài):到。始:才。
    间:隔离。
    夷蛮:古代称少数民族,东方为夷,南方为蛮。这儿泛指南方各种少数民族。
    置:放下。
    寄:托,靠,凭借。须臾:片刻。

  •   此诗当作于公元806年(元和元年)夏。法华寺西亭建于元克己谪永前二年。而元克己至永州不迟于公元808年(元和三年),推之,法华寺西亭建于公元806年。因为此诗中提及“菡萏溢嘉色”,故知作诗之时为夏天。

  •   理解这首诗并不难。首四句,写遭贬后出游而自嘲自慰。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心情苦闷忧愤,感到环境十分艰险。于是常出游以求排遣,要趁着萧散闲逸之时,更加放纵自己的疏顽之性。其实,柳宗元不是真的萧散,而是被剥夺了参与政事的权利。柳宗元也不是真的疏顽,而是保守派打击迫害他的借口托辞。柳宗元强压满腔怒火,故作轻松调侃,自嘲自慰,表明了毫不屈服的内心思想。接着六句,写东山的高峻和构建西亭。柳宗元《永州法华寺新作西亭记》曾提及构建西亭的事:“法华寺居永州,地最高……庑之外有大竹数万,又其外山形下绝。然而薪蒸蓧簜,蒙杂拥蔽,吾意伐而除之,必将有见焉。……余时谪为州司马,官外乎常员,而心得无事。乃取官之禄秩,以为其亭,其高且广,盖方丈者二焉。”可知柳宗元构建西亭,是因为东山高峻,砍伐榛莽杂草之后,可以饱览风物,赏心悦目。一来算是萧散无事时做了一件自己乐意做而且能够做的事,二来证明自己确实生性疏顽,不思改过,反而变本加厉,孤傲山林,乐山乐水,表现出不屈抗争的勇气和愤激的心情。接下来十二句,写建亭后所见美景和心情的愉悦。写景从高而下,从远而近。在高峻的东山顶上仰天俯地,有上凌云霄,遗世独立之感。远山凑拢,澄江怀抱,胸襟不由开阔博大。夕照临轩,栖鸟飞还,菡萏艳色,斑竹清痕,清丽宁静的自然美景,令他陶醉。这样,由于贬谪而枯槁的精神,到此时方才开颜。当然,这只是暂时的、精神上的屏除和遗忘,所以描写赏心悦目的美景总偏重于幽深寂静的特征,蕴含着诗人心中深藏的挥之不去的忧怨。最后六句,写乡愁别情袭来,强自宽慰。赏心乐事最忌孤寂,何况柳宗元又身处贬谪的现实之中,所以山水之乐只能暂忘心中郁垒,时间稍长,不由得又勾起了深切的乡愁离恨。这种悲哀是由贬谪而来,与忧愤同根而互生,想要回归故里,现实中同样不可能,诗人只得强自宽慰,“置之勿复道”,在须臾的闲适欢乐中,忘得一时算一时。结尾哀婉低沉,怨愤之情长绕不去。

      总之,遭贬而心情压抑——出游以求解脱——陶醉美景而暂悦——勾起乡愁——强自宽解而其实未能,是柳宗元山水诗最常见的结构方式和表达手法,而孤愤沉郁是贯穿全诗的感情基调和独特风格。

唐代的其他诗人
  • 李茂复 李茂复 字里世次不详。初为会府从事,晚年官至泗州刺史。事迹见《诗话总龟》卷二三引《南部新书》。《全唐诗》存诗2首。查看更多李茂复的诗文
  • 韩思彦 韩思彦 韩思彦,与贺遂亮同官御史,高宗时,待诏弘文馆。上元中卒。诗一首。查看更多韩思彦的诗文
  • 郭密之 郭密之 玄宗开元十九年(731)高适北游蓟门,曾拜访王昌龄、郭密之,留诗去。天宝八年(749)任诸暨令,建义津桥,筑放生湖,溉田2000余顷,便利百姓。事迹见阮元《两浙金石志》卷二。郭诗刻在浙江青田县石门洞磨崖上,其诗“古淡近选体”(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一五)。《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诗外编》补收诗1首。查看更多郭密之的诗文
  • 郑丹 郑丹 郑丹,大历间诗人,蕲州录事参军。查看更多郑丹的诗文
  • 王瓒 王瓒 王瓒,男,[唐]太宗时人,丹阳尉。工书,焦山有其一诗刻,字画全类瘗鹤铭。董逌云:“王瓒书,自贞观(六二七至六四九)至今亦无譌缺。查看更多王瓒的诗文
  • 元孚 元孚 元孚,字秀和,元昌弟。少有令誉。侍中游肇、并州刺史高聪、司徒崔光等见孚,咸曰:“此子当准的人物,恨吾徒衰暮,不及见耳。”累迁兼尚书右丞。灵太后临朝,宦者干政,孚乃总括古今名妃贤后,凡为四卷,奏之。迁左丞。查看更多元孚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