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渡辽水
  •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28页 2、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748页
  • 译文
      离开咸阳,此去辽水漫漫五千里,还未出门父母就已知道此去将隔海茫茫,今生很难再次相聚。临出门时母亲又为我重新做了几件衣裳,好像怕我有去无回,万一死在路途中没有干净的衣服可以殓葬。也有征人牺牲被送回咸阳,军中长官呈请皇上让烈士本乡的人充任征戍。想想自己真是可怜,身在外时将再没有回来的日期,为此心里无限伤感,茫然驻马停在辽水之边。

    注释
    如:动词,去。
    咸阳:古都城。
    营家:军中的长官。
    题:上奏呈请。

  • 译文
    渡过辽水,此时离开咸阳足有五千来里。
    出征的时候父母就已知道今生很难再次相聚,便让我重新穿好衣裳,好像是伤悼我去送死一般。
    打仗时还有士兵战死后尸骨被送回咸阳的,这些坟墓的碑石上都刻出了各人的家乡。
    活着的战士知道应该不会有渡河归家的那一天了,只能在辽水边驻马回望远在天边的家乡。

    注释
    ⑴辽水:指大小辽河,源出吉林和内蒙古,流经辽宁入海。
    ⑵咸阳:古都邑名,在今陕西咸阳东北二十里。
    ⑶如:动词,去。重:一作“里”,一作“裹”。
    ⑷营家:军中的长官。一作“茔冢”,即坟墓。
    ⑸题:上奏呈请。
    ⑹回渡:一作“渡辽”。
    ⑺驻马:停住了马。傍:同“旁”。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28页 2、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748页
  •   王建在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曾在幽燕一带度过了十多年的戎马生涯,对边疆战士的生活极为熟悉,十分同情他们的痛苦,这首诗便揭露了唐王朝远征高丽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这两句写出征的战士背井离乡,长途征战。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隔生”之感、“送死”之别深刻地揭示了唐代对外战争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父母与儿子、妻子与丈夫、小孩与父亲的生离死别,正是源于统治者的这些对外侵略战争。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一作‘茔冢’)各与题本乡。”这两句体现了远征之人的思乡之情,即使死了也不忘家乡,希望落叶归根。句中的“白骨”与“茔冢”都是战争留下的凄凉的遗物,是残酷战争的见证。凄凉的遗物与思乡之情融汇在一起,让人伤感莫名,表达了诗人对统治阶级穷兵黩武的控诉与愤慨。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死的尚有“白骨”“归咸阳”,活着的只能隔着辽水空望家乡。他们只能期望有一天战死沙场后,自己的遗骸能够被幸运地送回长安。远征战士的悲哀,在这字里行间表现得很浓烈。

      此诗笔力遒劲,意境苍凉,读来令人心摧骨折、肝肠欲绝。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28页
唐代的其他诗人
  • 吴融 吴融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查看更多吴融的诗文
  • 卢群 卢群 卢群(742—800),字载初,范阳人,唐代诗人。主要作品是《淮西席上醉歌》《投卢尚书》《失题》等。查看更多卢群的诗文
  • 王霞卿 王霞卿 王霞卿,约活动于唐僖宗光启(885--888)前后,唐代蓝田(今陕西省蓝田县)人,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宰韩嵩妾。嵩死,霞卿流落会稽。尝于僖宗光启三年(887)二月游唐安寺,临轩感怀,睹物伤春,而题诗于寺壁。进士郑殷彝和诗求谒,霞卿答诗拒之。查看更多王霞卿的诗文
  • 王適 王適 王适唐人,卒于公元814年,生年不详。韩愈为其做墓志铭《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详述其生平事迹。其中,尤以其“骗婚”经历为世人乐道。查看更多王適的诗文
  • 殷七七 殷七七 殷七七,名天祥,又名道筌,尝自称七七,不知何所人,唐代道士。游行天下,不测其年寿。面光白,若四十许人。每日醉歌道上。周宝镇浙西,师敬之。尝试其术,于九月令开鹤林寺杜鹃花,有验。查看更多殷七七的诗文
  • 苏味道 苏味道 苏味道(648—705),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赵州栾城(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县)人,少有才华,20岁举进士,累迁咸阳尉。武则天时居相位数年,苟合取容,处事依违两可,时称“苏模棱”。因阿附张易之,中宗时贬郿州刺史,死于任所。与杜审言、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与李峤并称苏李。对唐代律诗发展有推动作用,诗多应制之作,浮艳雍容。但《正月十五夜》(一作《上元》)咏长安元宵夜花灯盛况,为传世之作。原有集,今佚。《全唐诗》录其诗16首。苏味道死后葬今栾城苏邱村,其一子留四川眉山,宋代“三苏”为其后裔。查看更多苏味道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