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送客之江宁
  • 春流送客不应赊,南入徐州见柳花。
    朱雀桥边看淮水,乌衣巷里问王家。
    千闾万井无多事,辟户开门向山翠。
    楚云朝下石头城,江燕双飞瓦棺寺。
    吴士风流甚可亲,相逢嘉赏日应新。
    从来此地夸羊酪,自有莼羹定却人。(定却 一作:味可)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614 2、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36-237
  • 译文
    春江流水,你载着友江的小舟远去赴任,你不要迟滞;友江你乘舟南下,途经徐州,你可观赏到那里漫天飞扬的柳絮。
    江宁城中,朱雀桥畔,你可以静看那千年流淌的秦淮河水;悠悠乌衣巷中,你可以探访旧时王谢大家。
    城里乡下皆无羊少事,老百姓安居乐业,一片悠闲;打开门窗,就可看见对面苍翠的青山。
    江宁城中,朝霞红艳满天;瓦棺寺旁,江上燕子双飞,一派恬然。
    吴地才子,风流倜傥,平易近江,与之相遇,自是高谈阔论,相见恨晚,岁月也因之日日变新。
    从来北方夸赞羊酪味美,其实江南的莼羹才更加可江。

    注释
    之:前往。江宁:县时,治所在今南京市,秦淮河贯穿全境。
    春流:即春天的水流。赊:延缓。
    徐州:此指古南徐州,与江宁同属润州。
    朱雀桥:横跨秦淮河上,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巨宅羊在其附近。淮水:水时,其纵贯今南京市部分称秦淮河。
    乌衣巷:在今南京市秦淮河南。东晋时王谢等望族亦居此。王家:即王导家。
    闾:原指里巷里的门,此处代指城市。井:田地,此处代指乡下。
    石头城:古城时,故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城负山面江,南临秦淮河。六朝时为建康军事重镇。
    瓦棺寺:亦时瓦官寺,在故金陵凤凰台。寺有瓦官阁,高二十五丈。
    吴士:江宁古属吴国,故称当地读书江为吴士。风流:即洒脱放逸,风雅潇洒。
    此:一作“北”。羊酪:用羊乳制成的一种食品。
    莼(chún)羹(gēng):用莼菜烹制的羹。定却江:一作“味可江”。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614 2、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36-237
  •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所送之人,已不可考。

      此诗开篇先点明送别时节及客人南下所经之地。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故诗人特意写到了柳花,切题之送客。春流送客,可以想见友人赴任,春风得意之状。朱雀桥、乌衣巷,皆江宁之名胜,骚人墨客多有咏之。此处诗人写此名胜古迹,乃点题“之江宁”赴任。言其在此“看淮水”“问王家”,写出了客人的悠闲、得意之状。

      中间四句叙写江宁之山川景色。城里乡里皆无事,可见江宁百姓安居乐业,正好与上文“看淮水”“问王家”意相联。江宁百姓门对青山,这里用了一个复数,言“闭门开户”皆对青山,可见青山之多,无处不在。复着一“翠”字,更见青山之翠。江宁朝霞满天,一个“下”字,满天红霞呼之欲出。而燕子双飞,莺歌燕舞,一派大好风景,烘托着江宁百姓生活的怡然自得。

      最后四句写友人交往之人的高雅,表明友人的雅洁。“日应新”,既是言与吴士相逢嘉赏的惬意,同时也暗喻了友人到任后,吴地日日变新,赞其政绩清明。友人南下赴任,因而诗人结尾处又劝慰其不要担心水土不服,江宁之莼羹比中原之羊酪味更可人,友人只管放心前去。

      全诗洋洋洒洒,语言繁富。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评韩翃的诗:“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士珍之。”又说:“比兴深于刘长卿,筋节成于皇甫冉。”这是说韩翃的诗意较为深隐,风格较为矫健。这个评语对此诗也还合适。然而此诗内容较为空疏,流于形式,缺乏真情实感,乃应酬之作。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36-237
唐代的其他诗人
  • 颜师古 颜师古 颜师古(581年~645年),名籀,字师古,隋唐以字行,故称颜师古,雍州万年人,生于京兆万年(今西安),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唐初儒家学者,经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历史学家。颜师古是名儒颜之推之孙、颜思鲁之子。少传家业,遵循祖训,博览群书,学问通博,擅长于文字训诂、声韵、校勘之学;他还是研究《汉书》的专家,对两汉以来的经学史也十分熟悉。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颜师古随从太宗征辽东,途中病故,终年65岁,谥曰“戴”。墓地位于今山东省兰陵县芦柞镇前芦柞村东南。查看更多颜师古的诗文
  • 杜淹 杜淹 杜淹(?-628年),字执礼,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人,唐朝宰相,隋河内太守杜征之子。杜淹出身于京兆杜氏,早年曾在隋朝为官,担任御史中丞,后效力于王世充,授为吏部尚书。投降唐朝后,被唐太宗引为天策府兵曹参军,文学馆学士。杨文干事件中受到牵连,被流放巂州。唐太宗继位后,杜淹回朝,授御史大夫,封安吉郡公,后以吏部尚书之职参议朝政,成为宰相。贞观二年(628年)病逝,追赠尚书右仆射,谥号为襄。查看更多杜淹的诗文
  • 法振 法振 法振[唐](约公元七八二年前后在世)(一作震,亦作贞)的本姓、里居、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约唐德宗建中中前后在世。查看更多法振的诗文
  • 刘幽求 刘幽求 刘幽求(655年-715年),冀州武强(今河北武强)人,唐朝宰相。刘幽求进士出身,武周时期官至朝邑尉。710年(景云元年),刘幽求辅佐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拥立唐睿宗,封尚书右丞,徐国公。后进拜侍中,获赐铁券。712年(先天元年),刘幽求谋诛太平公主,因事泄流放岭南。先天政变后,又被召回朝中,升任尚书左丞相兼黄门监,因与姚崇不和,被罢为太子少保,因此颇有怨言。714年(开元二年),刘幽求被贬为睦州刺史,后又调任杭州。715年(开元三年),刘幽求在赴任郴州途中病逝,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献。查看更多刘幽求的诗文
  • 赵骅 赵骅 赵骅(?-783年),一作赵晔,字云卿,唐朝邓州穰(河南南阳)人。祖先是天水人。父赵敬先,官殿中侍御史。赵骅性孝悌,善写文章,《唐摭言》称他“才美行纯”,与殷寅、颜真卿、柳芳、陆据、邵轸友好。开元二十三年,举进士,同榜有萧颖士、李华,又连擢科第,补太子正字,累授大理评事。后贬北阳尉。当时河东采访使韦陟很看重他,聘为宾僚。安禄山攻陷陈留时,投降安军。乾元年间,因罪再贬晋江尉。官至秘书少监。建中四年(783年)冬,爆发泾原兵变,赵骅逃匿于山谷中,不久卒。追赠华州刺史。有子赵宗儒。查看更多赵骅的诗文
  • 刘绮庄 刘绮庄 [唐](约公元八四四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毗陵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武宗会昌中前后在世。查看更多刘绮庄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