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野望
  • 清秋望不极,迢遰起曾阴。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50 2、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五):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06 3、张忠刚.杜甫诗选:中华书局,2005:175-176
  • 译文
    秋天一眼望去清旷无极,遥远的阴云重重叠叠。
    水天相接的地方一片明净,孤城外云雾缭绕。
    稀疏的树叶在秋风中更快脱落,夕阳刚刚沉入高远的山。
    孤独的白鹤为何回的这么晚?要知道黄昏时乌鸦早已宿满林。

    注释
    迢遰(dì):即迢递,遥远貌。曾(céng)阴:重叠的阴云。曾,层。
    兼:连着。天净:天空明净。
    迥(jiǒng):远。
    归何晚:为何回得晚。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50 2、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五):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06 3、张忠刚.杜甫诗选:中华书局,2005:175-176
  •   这首诗云“远水孤城”,当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在秦州所作。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五):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06
  •   这首诗是诗人于边秋野望而作,全篇都是写望中所见之景物。

      “清秋望不极”是总写清秋时节的“望”。望秋天景色清旷无极,这就很好的表现“远水天净”。

      接下来“迢遰起曾阴”句是写景。写云,云是如何,是遥远的,重叠的。如此的云就表现了此时的天气是不错的。然后从云写到水,从水写到城,虽仍是远景但逼近了一些。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句则是水天相接的地方,一片明净,孤城外,雾气缭绕。这样一写,就由首联的不错天气转进了一些悲凉的气氛。

      但作者不仅写这么一点点悲凉。“叶稀风更落”,就是“风起,叶稀更落”,由颔联转向近景,并深入的画出了悲凉,第六句写落日,再变成了远景:夕阳刚刚沉入高远的山。这里,秋天的凉意更有力量的射出。

      最后一联“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融入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孤独的鹤,为何归晚?那些昏鸦早已宿满了树林。结合作者当时的境况不难发现,当时的作者已无落足之地,安史叛军攻陷洛阳,本欲前往洛阳的杜甫被迫退回秦、华,有家不能回,一种哀痛便油然而生,所以见到孤鹤(作者自喻)晚归,便认为是昏鸦(安史叛军)占据了树林。

      这首诗自上而下无不表现出秋天的悲凉,而作者内心更深层的悲凉正是安史之乱所造成的,这就含蓄而有力的批判了安史之乱对国家与人民带来的灾难。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五):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06 2、张忠刚.杜甫诗选:中华书局,2005:175-176
唐代的其他诗人
  • 郑昈 郑昈 郑昈,字景辉,连江人。天顺间,以贡为叙州通判。性廉介,义不入人一钱。同事有绘《一堂和气图》者,其人墨,昈手裂之当道右。富民诬人以戍,昈力白其冤。满九载,罢归,名其室曰:“释锄”。暇则泼墨自遣。其子以故宅湫隘,不可以宾,隔巷构三楹,方上梁,见彩帛悬焉,问何从来,对曰:“往叙州归时,百姓奔送者”昈瞪目曰:“此汝屋也。吾死不入。”其后昈卒,垂绝矣,子妇舁入新室,昈足距于门,不得入,乃殓于旧室。查看更多郑昈的诗文
  • 李续 李续 李续(?-689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李世民孙,纪王李慎长子。师从大儒王元感,最为知名。初封东平郡王,历和州刺史,迁徐州刺史。永昌年间,薨于位,赠银青光禄大夫,宗正少卿。查看更多李续的诗文
  • 唐备 唐备 唐备,[约公元九o一年在世]唐备的字、里、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约唐昭宗天复初在世。龙纪元年(公元八八九年)进士。工古诗,极多讽刺,如对花云:“花开蝶满枝,花谢蝶来稀;惟有旧巢燕,主人贫亦归。”可见一斑。查看更多唐备的诗文
  • 林滋 林滋 林滋,字后象,闽人。生卒年均不详,唐宣宗大中中前后在世。会昌三年,(公元八四三年)登进士第。与同年詹雄、郑諴齐名,时称雄诗、諴文、滋赋为“闽中三绝”。官终金部郎中。查看更多林滋的诗文
  • 吉皎 吉皎 吉皎,冯翊人,卫尉卿致仕。诗一首。查看更多吉皎的诗文
  • 孙元晏 孙元晏 孙元晏,晚唐诗人。江宁(今南京)人。生平事迹无可考。查看更多孙元晏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