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
    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
    参考资料: 1、陆坚.中国咏物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83-84 2、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203-204
  • 译文
    我故地重游,宛若以前从外地回家。
    汾河岸上袅娜垂柳,似乎还识旧人,欲著人衣,依依难舍。

    注释
    一本诗题无“平阳郡”。平阳郡,今山西省临汾。
    宛似:好象。归:回到家里。
    可怜:可爱。
    依依:形容柳树对人依依惜别的情态。

    参考资料: 1、陆坚.中国咏物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83-84 2、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203-204
  •   诗人重游小时居住地,恍然多少往事涌上心头。诗人感慨万千,浮想联翩,千头万绪,欲言还止,而诗人只撷取河边杨柳意象来传情达意。

      这是一首咏物诗,所咏之物是“汾上柳”,所抒之情是重返旧地的欢快喜。柳树本是一种没有感情的植物,而诗中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树以动人的情感。诗的语言很平常,如说白话,可是一个“归”字写出了诗人对旧居的怀恋,故地重访,就像当年回家一样,自然而然,信步走来,写出对环境的熟悉和亲切感。旧地的一切,都像自家人一样朴实真切,亲在骨子里。就连汾河边的柳树,微风拂来,依依流连,像是对作者打招呼,亲昵可爱。

      诗的后两句比拟手法新颖、别致。特别是“也依依”三个字,不仅写出了柳树的娇娜可爱,而且把柳树对作者的不舍之情、留恋之意,生动地表达出来。而这种动人的话态,是作者重到“此地”,即题中“平阳郡”的心境的具体写照,是“宛似归”的形象描绘。这种物与情、情与境交织在一起的描写。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使所咏之物栩栩如生,使所抒之情历历可睹。而且不正面说自己见到河边柳树生起依依之情,却说柳对人依依,对面下笔,赋予柳以人格和情感,便使诗中平添一种感情交流的温馨之情,艺术效果高超。

      诗人撷取河边杨柳意象来传情达意。自古即有折杨柳送别的风俗,古诗中亦屡见不鲜,诗人能化陈出新,意巧语奇。诗中即浓缩了诗人哽咽难述的追怀,记载着诗人当初与旧邻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动人画面,也凝聚着诗人对故地的深厚感情。言短而意长,语浅而情深,杨柳依依之貌形象生动,俏如丽人,直有画面效果。

    参考资料: 1、陆坚.中国咏物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83-84 2、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203-204
  •   岑参曾于天宝五、六载(746—747)游晋、绛,此诗当作于此时。一本题下有注“参曾居此郡八九年”,可知这首诗是作者重回旧地有感之作。

    参考资料: 1、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203-204 2、陆坚.中国咏物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83-84
唐代的其他诗人
  • 朱存 朱存 朱存,生卒年不详,金陵(今江苏南京)人。南唐保大时,取吴大帝及六朝兴亡成败之迹,作《览古诗》二百章。《宋史·艺文志》著录为《金陵览古诗》二卷。《舆地纪胜》卷一七引其诗,称“本朝人诗”,则朱存入宋后仍在世。《十国春秋》卷二九有传。查看更多朱存的诗文
  • 汤洙 汤洙 与殷琮同时。世次不详。查看更多汤洙的诗文
  • 常衮 常衮 常衮(729年-783年),字夷甫,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大历十二年(777年)拜相,杨绾病故后,独揽朝政。以文辞出众而又登科第为用人标准,堵塞买官之路。对朝中众官俸禄亦视其好恶而酌定。封河内郡公。德宗即位后,被贬为河南少尹,又贬为潮州刺史。不久为福建观察使。常衮注重教育,增设乡校,亲自讲授,闽地文风为之一振。建中四年(783年)死于任上。享年五十五岁,追赠为尚书左仆射。查看更多常衮的诗文
  • 张乔 张乔 (生卒年不详),今安徽贵池人,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黄巢起义时,隐居九华山以终。其诗多写山水自然,不乏清新之作诗清雅巧思,风格也似贾岛。查看更多张乔的诗文
  • 郑巢 郑巢 郑巢,[唐](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不祥,钱塘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大中间,举进士。姚合为杭州刺史,巢献诗游其门馆。合颇奖重,凡登览燕集,巢常在侧。后不仕而终。巢著有诗一卷,《唐才子传》传于世。查看更多郑巢的诗文
  • 鲍家四弦 鲍家四弦 唐代诗人。四弦,鲍生妾也。鲍多蓄声伎,外弟韦生,好乘骏马,遇于历阳。鲍置酒,酒酣,密遣四弦歌以送酒,韦牵紫叱拨酬之。诗二首。《送鲍生酒》查看更多鲍家四弦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