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寄崔侍御
  • 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如不系舟。
    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
    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脁楼。
    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秋。
    参考资料: 1、詹福瑞.李白诗全译.石家庄市: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524-525页 2、姜光斗.新编唐人律诗三百首.南京市: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92-94页 3、林东海.黄河之水天上来.郑州市:河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229-230页
  • 译文
    身在宛溪的秋日寒霜之夜听着猿啼内心不尽的忧愁,最开家乡时间太长我如同一只失去缆船的小舟四处飘泊。
    最为可怜的是我如孤雁独自南飞大海,于是羡慕双溪还知道向北而流。
    崔侍御您屡次解宾陈蕃之榻来招待我,我排匆匆过客却难以登临谢脁楼。
    此处您我别最就如同落叶飘飞,明朝在秋日的敬亭山宾飞散而去。

    注释
    崔侍御:即崔成甫,长安人,开元中进士及第,任秘书省校书郎,转冯翊县尉、陕县尉,后摄监察御史,天宝五年(746),为李林甫所排挤,贬黜湘阴,乾元元年卒(见郁贤皓《李白丛考》)。
    宛溪:在安徽宣城。
    去国:指最开长安。不系舟:比喻漂泊不定。《庄子·列御寇》:“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一雁飞南海:喻崔成甫之返湘阴。
    双溪:在宣城东土山宾。嘉靖《宁国府志》:”城东八里曰土山……由土山北流者为双溪。“此句有思念朝廷之意。
    高人:指崔成甫。陈蕃:指宇文太守。陈蕃榻:《后汉书·徐穉传》:“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穉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穉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排句是说宇文太守屡次宴请崔成甫。据郁贤皓《李白丛考》说:“排位宇文太守经常清崔成甫陪同登高赋涛,当是崔成甫遭遇的同情者。”
    谢脁楼:在宜城县陵阳山上,为南齐诗人谢脁任宣城太守时所建。
    敬亭:指敬亭山,在宣城县北,又名昭亭山。李白有五绝《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参考资料: 1、詹福瑞.李白诗全译.石家庄市: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524-525页 2、姜光斗.新编唐人律诗三百首.南京市: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92-94页 3、林东海.黄河之水天上来.郑州市:河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229-230页
  •   这首诗前二句点明地点、时间、事件和心境,以形象的画面,渲染出凄凉的氛围。秋夜是凄寒的,而降霜的秋夜尤为凄寒;离别是令人伤感的,而在离别之前的夜晚,目睹满地白霜,耳聆哀猿啼叫,则尤为伤感。诗人将离开故地称为“去国’’,见出诗人对宣城依恋之深;把将要开始的漫游比作“不系舟’’,显见诗人在此地只是短暂的停留;停留短而依恋深,烘托内心的矛盾、痛苦。

      三、四两句紧承上文,进一步展示诗人的心境,因是孤雁“南”飞,故有“独怜”之叹;又由南飞之雁的孤独,转生“却羡"双溪“北”流之感。这里,诗人通过一“南”一“北”,一“怜”一“羡”,曲折地表达了不愿南行,却只得南行;渴望北归,又无法北归的复杂情感。

      五、六两句宕开一笔,借陈蕃故事突出友人崔成甫的一片盛情,同时,以“过客”回应篇首“不系舟”,表明诗人确是行色匆匆,竟连最爱登临的谢脁楼也难以光顾了。最后两句正面揭示题旨,用落叶为喻,点出明天一早就要和友人在秋天里的敬亭山分别了,其中寓有无限飘零之感,增添了全诗的悲凉色彩。

      这首诗格调略显低沉,和诗人的特定遭遇和心情有关。从表现手法上看,全诗情思哀婉,而又含有清新、劲直之气,极耐人咀嚼品味。中间两联对仗严整,而又富有自然流走之势。结语处以形象化的比喻,境界清空、淡远,有不尽之思。

    参考资料: 1、霍松林 尚永亮.李白诗歌鉴赏.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189-190页
唐代的其他诗人
  • 周利用 周利用 周利用,中宗时,与御史大夫郑惟忠同送金城公主和蕃。诗一首。查看更多周利用的诗文
  • 孔颙 孔颙 孔颙,鲁(今山东兖州一带)人。宪宗元和间,在越州长街柳阴吟咏,为都虞侯薛陟诬而入狱。浙东观察使孟简按囚时,乃献诗陈情。孟简览诗即释其狱,待为宾客。事迹见《云溪友议》卷下《杂嘲戏》。《全唐诗》存诗1首。查看更多孔颙的诗文
  • 刘商 刘商 刘商,字子夏,徐州彭城县人。唐代诗人、画家。大历(766年—779年)年间进士。能文善画,诗以乐府见长。官虞部员外郎。后出为汴州观察判观察判官。后辞官从事自己喜欢的诗画创作事业,刘商的诗歌作品很多,代表作有《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唐才子传》卷四说他“拟蔡琰《胡笳曲》,脍炙当时”。《全唐诗》收录有刘商的很多诗歌。查看更多刘商的诗文
  • 李岘 李岘 李岘(708年-766年),字延鉴,唐太宗李世民玄孙,吴王李恪曾孙,信安郡王李祎第三子。唐朝宗室、宰相,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封梁国公。历经三朝,一生历任多州州牧,两度出任江陵,多次担任京兆尹,五次登上相位,六次官拜尚书,七次担任专门大使。历任要职,在任多有功绩。代宗永泰二年(766年)病逝,时年58岁。任官有为,知人善任,依法理政,正气不阿。宣宗大中初年诏令上临烟阁。查看更多李岘的诗文
  • 夏侯孜 夏侯孜 夏侯孜,字妤学,亳州谯人,累迁婺州剌史、绛州刺史等职。唐宣宗时,自兵部侍郎升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唐懿宗登基,进司空,寻罢,以太子少保分司东都,唐代宰相。查看更多夏侯孜的诗文
  • 王纬 王纬 王纬,字文卿,太原人也。祖景,司门员外、莱州刺史。父之咸,长安尉;与昆弟之贲、之涣皆善属文。贞元三年,泌为相,擢授纬给事中。未数日,又擢为润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浙江西道都团练观察使。十年,加御史大夫,兼诸道盐铁转运使。三岁,加检校工部尚书。纬性勤俭,历官清洁,而伤于苛碎,多用削刻之吏,督察巡属,人不聊生。贞元十四年卒,年七十一,废朝一日,赠太子少保。查看更多王纬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