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代扶风主人答
  • 杀气凝不流,风悲日彩寒。
    浮埃起四远,游子弥不欢。
    依然宿扶风,沽酒聊自宽。
    寸心亦未理,长铗谁能弹。
    主人就我饮,对我还慨叹。
    便泣数行泪,因歌行路难。
    十五役边地,三四讨楼兰。
    连年不解甲,积日无所餐。
    将军降匈奴,国使没桑乾。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
    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
    乡亲悉零落,冢墓亦摧残。
    仰攀青松枝,恸绝伤心肝。
    禽兽悲不去,路旁谁忍看。
    幸逢休明代,寰宇静波澜。
    老马思伏枥,长鸣力已殚。
    少年兴运会,何事发悲端。
    天子初封禅,贤良刷羽翰。
    三边悉如此,否泰亦须观。
    参考资料: 1、曹寅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26页 2、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74-75页
  • 译文
    一路上到处弥漫着肃杀凄凉之气,空气好像凝固了似的,一会儿悲风四起,落日的余晖似乎被笼上了一层寒意。
    四周的空气中弥漫着浮动的尘埃,这使得行走在路上的游子心情更加抑郁不乐。
    于是跟往常一样,晚上依然留宿在扶风这个地方,买酒独自消遣。
    没想到几杯酒下肚,心中的愁绪却更加难以排解,竟忍不住发出了“长铗归来乎”的感叹。
    扶风主人走过来和我一起举杯共饮,闲聊之中流露出颇多感慨。
    他忍不住流下了几行眼泪,悲慨之中竟然唱起了那令人闻而生悲的《行路难》。
    扶风主人说他从十五岁就去边境当兵,曾经多次参加了讨伐异族的战争。
    边境战事频繁,一年之中兵甲常备,有时作战紧张,一连几天都吃不上一顿饭。
    在最后那次恶战之中,我军寡不敌众,弹尽粮绝,最后军中统帅被迫投降,朝廷派去求和的使节投河自尽。
    当时一起出征的几十万人马,现在只有我自己一人活着回到了长安。
    你要是不相信沙场征战的艰苦,请你看看我这满身的伤痕。
    回到长安后,乡里亲朋都已四处分散,而祖上的坟墓也早已破败不堪。
    面对此情此景,禁不住拉着松枝,仰天恸哭,悲痛之情撕心裂肺,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如此凄惨的情景竟然时禽兽都不忍离去,路过此地的人哪还能忍心目睹这凄惨的一幕。
    幸好赶上现在这样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普天之下一片祥和安宁,四海升平,老百姓安居乐业。
    自己虽然还想为国出力,但无奈已年老体衰,希望能好好休养。
    你现在正赶上这样一个好的时运,为什么还这样闷闷不乐呢?
    当今皇上任用贤能,励精图治,正是才智之士奋飞得志的好时机。
    现在边境的情况也都是这样,将士用命,众志成城,这些都是好兆头啊!时运变迁,世事通塞需要精心地体察,你自己好好把握吧。

    注释
    扶风:唐代郡名,在今天的陕西省凤翔县附近。主人:是指客舍主人。
    杀气:指秋天的肃杀萧条之气。日彩:指太阳的光辉。日:一本作“月”。
    四远:周围。
    弥:一本作“迷”。
    长铗:用冯谖客孟尝君典故,见《战国策·齐策四》。
    就:靠近。
    叹:一本作“然”。
    行路难: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多为叙述离别悲伤,世路艰难之意。
    地:一本作“城”。
    楼兰:汉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若羌和罗布泊一带。
    桑乾:水名,在今河北西北部和山西北部。
    休明:指政治清明。
    寰宇:即海内,天下。
    少年:指诗人。
    封禅:指古代帝王到泰山筑坛祭祀天地。
    刷羽翰:指贤良才智之士奋飞得志。
    三边:泛指边境地区。

    参考资料: 1、曹寅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26页 2、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74-75页
  •   “主人就我饮”四句为过渡句,引出了扶风客舍的主人——一位久经沙场的老战士。

      从“十五役边地”到“路旁谁忍看”是扶风主人自述其军旅生涯。这里明显化用了古诗《十五从军征》的句意:“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战地归来,家园零落,满目凄凉,虽然满心酸楚,但想到“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心里还是有几分庆幸。这在行文上为下文抒写珍惜太平盛世的生活感慨作了过渡,转承显得十分自然。

      “幸逢休明代”以下四句是扶风主人抒发欣逢盛世及年老体衰的感慨。

      收尾六句是扶风主人对诗人的劝慰勉励之词,语重心长,感情真挚。

      全诗写景叙事,有条不紊。其间颇多转折,如九九回廊,迂回曲致。老人之言语带沧桑,但终不流于伤感,感人至深。此诗从风格上看,虽有几分沉郁,但仍是盛唐气象的回响,内容和形式结合巧妙,谋篇布局颇见匠心,不失为一首优秀的边塞诗作。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74-75页
唐代的其他诗人
  • 僧凤 僧凤 僧凤(562-638),隋唐时僧人。萧衍族孙,南兰陵(今常州)人。后修儒业,博学能文。隋开皇中,从僧粲出家,得其真乘。大业中,尝敕僧道当拜王者,凤抗辩不屈。唐贞观中,任普集寺僧主,以清简严明著称,能文翰。后住歧州龙宫寺、京师定水寺。贞观十二年(638)圆寂。查看更多僧凤的诗文
  • 严巨川 严巨川 严巨川,字里不详。德宗建中四年(783),朱泚僭位,严作诗抒愤。德宗归京后,曾述及此事。又曾应进士试。事迹见《奉天录》卷一、卷二。《全唐诗》存诗2首,其中《仲秋太常寺观公卿辂车拜陵》一首,为苗仲方诗误入。另《奉天录》尚存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查看更多严巨川的诗文
  • 韩思彦 韩思彦 韩思彦,与贺遂亮同官御史,高宗时,待诏弘文馆。上元中卒。诗一首。查看更多韩思彦的诗文
  • 于良史 于良史 于良史,唐代诗人,肃宗至德年间曾任侍御史,德宗贞元年间,徐州节度使张建封辟为从事。其五言诗词语清丽超逸,讲究对仗,十分工整。查看更多于良史的诗文
  • 李令 李令 江陵(今湖北荆州)人。懿宗咸通以前在世。性狡猾,喜为诗干谒时贵。曾向江陵鹾院归评事求贷。后又罗织诬陷之。事迹见《云溪友议》卷上。《全唐诗》存诗1首。查看更多李令的诗文
  • 王仁裕 王仁裕 王仁裕(880—956),生于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秦州上邦(天水市秦城区)人的王仁裕(字德荤),正处于唐末这样一个大分裂的时代。公元905年的秦州,处于攻杀凤翔节度使李昌符、自己做了节度使并且自封为“陇西郡王”、“歧王”的李茂贞的天地,这时王仁裕二十六岁,为李茂贞属下秦州节度使李继祟幕僚——秦州节度判官。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走上了在前蜀、后唐、后晋、后汉为官,官及翰林学士、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太子少保的仕宦生涯,同时也开始了他勤勉治学、赋诗作文的创作历程,“有诗万余首,勒成百卷”(《旧五代史查看更多王仁裕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