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从军行二首
  • 向夕临大荒,朔风轸归虑。
    平沙万里馀,飞鸟宿何处。
    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
    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
    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
    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
    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秋草马蹄轻,角弓持弦急。
    去为龙城战,正值胡兵袭。
    军气横大荒,战酣日将入。
    长风金鼓动,白露铁衣湿。
    四起愁边声,南庭时伫立。
    断蓬孤自转,寒雁飞相及。
    万里云沙涨,平原冰霰涩。
    惟闻汉使还,独向刀环泣。
    参考资料:
  • 大荒:指极其偏远荒僻的地方。
    朔风:北风。轸归虑:意为归家的思虑使人心痛。轸:痛。
    虏骑:指塞北匈奴骑兵,此处指突厥等少数民族骑兵。
    翩翩:形容马骑轻疾的样子。
    边声:边地所特有的声响。
    海气:指湖泊上的雾气。
    定远:指定远侯班超。
    行路难: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
    角弓:指用兽角装饰的硬弓。持弦:张弦。
    龙城:匈奴单于祭天的地方,在今蒙古国境内。
    金鼓:分别指钲和鼓,是古时军中用于号令的两种乐器。
    南庭:指南匈奴单于的住处。
    蓬: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   这组诗共两首,第一首诗表达了一位投笔从戎多年的老战士因功业志向难酬而产生的一时懊悔之情。前八句主要写傍晚边塞的荒凉景象,写得情景交融,凄凉孤寂。最后,诗人借用典故,抒发了功业难成,歧路彷徨的矛盾心情。“悔”虽是一时激愤之语,但细细体味,亦在情理之中,传达出更多的辛酸与无奈。

      第二首诗主要描写的是边塞征战中的思归之苦。诗人用凝重的色彩描绘了战争的惨烈与悲壮及边塞萧索荒凉的风光景物,在景物描写中寄寓了长年戍边征战的将士们的思乡情结,写得苍劲旷远,意蕴深长。语言的锤炼,更是炉火纯青,在一系列极意铺陈之后于篇末点出戍卒的思归之情,读来更为撕心裂肺,凄怆感人。

唐代的其他诗人
  • 谢良辅 谢良辅 谢良辅(707-780),字水木,河南省南阳人,唐朝诗人,为越州诗坛盟主,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进士第,任中书省掌制诰的中书舍人,为皇帝近臣,唐德宗时担任商州(今陕西省商洛市)刺史,谢良辅的诗虽然流传并不多,但是能看出他的诗非常简洁、隽永,读后回味无穷。查看更多谢良辅的诗文
  • 郑德玄 郑德玄 江陵(今湖北荆州)人。隋陟州刺史郑海之子。唐初任蓝田令。事迹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五上》。又《宝刻类编》卷四、《宝刻丛编》卷八记郑德玄宪宗元和二年(807)所撰碑志,显为另一人。《全唐诗》存诗1首,不知属谁。查看更多郑德玄的诗文
  • 韩思复 韩思复 韩思复(652~725年)字绍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官吏。少年勤学,事亲至孝,为人廉洁。查看更多韩思复的诗文
  • 杨凝 杨凝 杨凝(?—802)唐代诗人。字懋功,虢州弘农人,杨凭之弟。生年不详,约卒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少孤,受母训。长善文辞,与兄凭、弟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凝由协律郎三迁侍御史,为司封员外郎。坐厘正嫡媵封邑,为权幸所忌,徙吏部。稍迁右司郎中。宣武董晋表为判官。亳州刺史缺,晋以凝行州事,增垦田,决淤堰,筑堤防,水患为息。时孟叔度纵横挠军治,凝亦荒于酒。董晋卒,(公元799年)凝走还京师,阖门三年。拜兵部郎中,以痼疾卒。凝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查看更多杨凝的诗文
  • 祖咏 祖咏 祖咏(699~746),字、号均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少有文名,擅长诗歌创作。与王维友善。王维在济州赠诗云:"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赠祖三咏》)其流落不遇的情况可知。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及第,长期未授官。后入仕,又遭迁谪,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查看更多祖咏的诗文
  • 高铢 高铢 高铢,元和六年登进士第。穆宗即位,入朝为监察御史,累迁员外郎、吏部郎中。太和五年,拜给事中。七年,为外官监考使。八年十月,文宗用国子助教李仲言为侍讲,铢率谏官伏阁论曰:“仲言素行纤邪,若听用,必乱国经。”上令中使宣谕曰:“朕要仲言讲书,非有听用也。”是岁,先旱后水,京师谷价腾踊;彗星为变,举选皆停,人情杂然流议。郑注奸谋,日闻于外。铢等犯难论诤,冀上省悟。既奉宣传,相顾失色,以其危亡可翘足而待也。明年,训、注窃权,恶铢不附己,五月,出为越州刺史、御史中丞、浙东观察使。开成三年,就加检校左散骑常侍,寻入为刑查看更多高铢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