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岳阳楼记读后感600字:<岳阳楼记>读后感

时间:
作文陶老师原创
分享

作文陶老师原创

目录

1.<岳阳楼记>读后感

范仲淹(989—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皇佑四年(1052 年)。 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属江苏)人。 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千载迄今,各地有关范仲淹的遗迹始终受到人们的保护和纪念。 范仲淹一生的论著很多,诗,词,散文都很出色,有不少爱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的好作品。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诗《江上渔者》等。【写作背景】《岳阳楼记》是北宋范仲淹的名篇,因文中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而名留史册。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现在河南省邓县)。第二年六月,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林晟甫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年九月十五日写成的。【文化名楼--岳阳楼】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始建于公元200年前后,距今约有1700多年的历史。它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另一说为江南四大名楼,其中还包括安徽宣州的谢脁楼)。岳阳楼的建筑很有特色。整个楼体结构工艺精巧,造型端庄,其风格可概括为“纯木,四柱,三层,飞檐”。主楼三层,楼高15米,以4根楠木大柱承负全楼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2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梁、柱、檩、椽全靠榫头衔接,相互咬合,稳如磐石。其建筑的另一特色,是楼顶的形状酷似一顶将军头盔,既雄伟又不同于一般。岳阳楼是以三国”鲁肃阅军楼”为基础,一代代沿袭发展而来。唐朝以前,其功能主要作用于军事上。自唐朝始,岳阳楼便逐步成为历代游客和风流韵士游览观光,吟诗作赋的胜地。此时的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了。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登览胜境,凭栏抒怀,并记之于文,咏之于诗,形之于画,工艺美术家亦多以岳阳楼为题材刻画洞庭景物,使岳阳楼成为艺术创作中被反复描摹、久写不衰的一个主题。现在的岳阳为1984年重修,沿袭了清朝光绪六年所建时的形制。登岳阳楼可浏览八百里洞庭湖的湖光山色。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的一座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它的建筑艺术价值无与伦比。1988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8月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2001年元月核准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长江黄金旅游线上湖南境内的唯一景点,是岳阳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岳阳旅游业的龙头。【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早晴晚阴,气象万千。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辰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潜伏起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的天色暗了下来,虎在咆哮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岸边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闪着的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种乐趣哪有穷尽呢!在这时登上岳阳楼,就有心怀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对着风,那心情真是快乐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是什么原因呢?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这样看来是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注释】1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州郡的长官。巴陵:郡名,即岳州,治所在现在湖南岳阳。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超过,过了。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通:顺利。和:和乐。具:通“俱”,全,皆。乃:于是。增:扩大。制:规模。属:通“嘱”,嘱托。作文:写文章。记:记叙。2胜状:胜景,好景色。衔:包含。吞:吞吐。浩浩汤汤(shāng):水波浩荡的样子。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际涯:边。( 际 涯 的区别: 际专指陆地边界; 涯专指水的边界)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晖:日光。气象:景象。万千:千变万化。大观:雄伟景象。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备:详尽。然则:虽然如此,那么。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极:尽。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会:聚集。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览:看。异:不同3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淫雨: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开:放晴。阴:阴冷。浊:浑浊。排空:冲向天空。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光辉岳:高大的山。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潜:隐没。行:通行。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樯:桅杆。楫:桨。倾:倒下。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斯:这。则:就。有:产生。去国怀乡:离开国都,怀念家乡。去:离开。国:国都。忧谗畏讥: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畏:害怕。谗:说坏话。讥:批评指责。萧然:萧条冷落的样子。感:感慨。4春和:春风和煦。景:日光。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万顷:极言其广。沙鸥:沙洲上的鸥鸟。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鸟停息在树上。锦鳞:美丽的鱼。芷:一种香草。汀:小洲。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野花。郁郁:形容草木茂盛。而或:有时。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里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这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的玉。何极:哪有穷尽。旷:开阔。怡:愉快。宠辱偕忘: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宠:荣耀。偕:一起。临:迎着。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洋洋:高兴得意的样子。5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心:思想感情。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异:不同于。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以: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在朝廷。处江湖之远: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退”,即指“处江湖之远”。是:这样。然则:既然如此,那么……其必:一定。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斯人:这样的人。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赏析】 沿湘江顺流而下,经长沙再向前,一片烟波浩渺的大水映入眼帘,那就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的洞庭湖了。唐代诗人孟浩然在一首题为《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诗里写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生动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成为千古绝唱。诗中所说的岳阳,西临洞庭,北扼长江,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从洞庭湖上向岳阳远眺,最引人注目的是屹立于湖畔的一座三层的城楼,被蓝天白云衬托得十分壮观。那就是著名的岳阳楼。 岳阳楼的前身,是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阅兵台旧址建了一座楼阁,取名岳阳楼。李白、杜甫、白居易、张孝祥、陆游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到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府,第二年春重修岳阳楼,六月写信给贬官在邓州的好朋友范仲淹,并附有《洞庭晚秋图》一幅,请他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到庆历六年九月,范仲淹便写了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岳阳楼记》全文只有三百六十八字,分五段。 第一段,说明作记的缘由。 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盛状,交代作《岳阳楼记》的缘由。这番交代十分必要,因为范仲淹既非岳阳人,又不在岳阳做官,可能根本就没来过岳阳,一个和岳阳没有关系的人忽然为岳阳楼作记,这是必须说明缘由的。作者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说他被贬官到岳阳后,经过一年的时间,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废俱兴”。重修并扩建了岳阳楼,在楼上刻了唐代先贤和今人的诗赋,又嘱托我作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这段文字简明扼要,把必须交代的背景,在文章开头集中地加以交代,后面就可以驰骋想象自由挥洒笔墨了。 第二段,不对岳阳楼本身作描写,而是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 总写远眺洞庭湖的景色。这段文字的内容是写景,口气却是议论。一上来就提出自己的看法:巴陵的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它衔远山、吞长江、汹涌着,流动着,无边无际。这几句是从空间上形容湖面的广阔和水势的浩淼。接下来两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则又从不同时间洞庭湖的不同景色,表现它气象万千的变化。早晨阳光灿烂,把洞庭湖照得如同明镜一般,正如唐朝人张碧的诗里所说的“漫漫万顷铺琉璃”。晚上云雾低垂,把洞庭湖笼罩在一片昏暗之中,正如宋朝人李祁在一首词里所写的:“雾雨沉云梦,烟波渺洞庭”。以上几句抓住不同时刻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把它的万千气象很生动地渲染了出来,然后小结一句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既然前人描述已经完备,而且有诗赋刻在岳阳楼上,范仲淹便不再重复。人详我略,人略我详,转而写登楼览物之情:“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迁客,指降职贬往外地的官吏。屈原曾作《离骚》,所以后世也称诗人为骚人。既然洞庭湖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湖边的岳阳楼便为迁客、骚人常常会集的地方。当他们登楼观赏洞庭湖的景物时,心情能不有所差异吗?这几句是全文的枢纽,很自然地引出以下两段。上面对洞庭湖的描写是客观的,以下则是设想迁客骚人观洞庭时的主观感受;上面的文字很简约,以下则洋洋洒洒,淋漓尽致。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 这一段的大意是说:假若是在阴雨连绵的季节,一连几个月不放晴;天空阴风怒号,湖上浊浪排空;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它们的光辉,山岳也隐蔽了它们的形体;商旅不敢出行,船只全被损坏;当黄昏时分一切都笼罩在昏暗之中,只有那虎啸猿啼之声不断传入耳来。这时登上岳阳楼,满目萧然,触景伤情,更会感到离开京城的哀伤和怀念家乡的忧愁,并且会忧心忡忡,畏惧小人的毁谤和讥刺,感伤到极点而悲恸不止了。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 这一段的大意是说:遇到春天温和的日子,明媚的阳光照射在平静的湖面上,没有一丝儿波澜。天色衬着湖光,湖光映着天色,上下是一片碧绿。天上的沙鸥飞飞停停,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岸边的花草散发出浓郁的芳香,沁人心脾。在夜间还可以看到湖上的烟云一扫而空,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璧玉。渔歌的对唱,洋溢着无边的欢乐。这时候登上岳阳楼,一定会心旷神怡,把一切荣誉和耻辱都忘掉了。举杯畅饮,临风开怀,只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欢喜。 这两段采取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有诗一般的意境。由这两段描写,引出最后的第五段,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在这一段里对前两段所写的两种览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现了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 第五段,正面写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政治抱负。 “嗟夫!”,是感叹词。作者十分感慨地说,我曾经探求过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与上述两种心情有所不同。他们的悲喜不受客观环境和景物的影响,也不因个人得失而变化。当高居庙堂之上做官的时候,就为人民而忧虑,惟恐人民有饥寒;当退居江湖之间远离朝政的时候,就为国君而忧虑,惟恐国君有阙失。这么说来,他们无论进退都在忧虑了,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必定这样回答:在天下人还没有感到忧虑的时候就忧虑了,在天下人都已快乐之后才快乐呢;作者感慨万千地说:倘若没有这种人,我追随谁去呢!表示了对于这种人的向往与敬慕。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文章最后一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是交代写作这篇文章的时间。 饮水思源,解文寻根。这个根,就是作者写作之缘由。《岳阳楼记》是如何产生的,大家可以共同来寻这个根。这个根,文中说的明白:“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属予作文以记之。”滕子京虽谪但却使巴陵“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足见滕实为国之栋梁,他到任不到一年,便政绩卓著,遂重修岳阳楼。在古时,修造亭台楼阁,往往撰文记叙建筑、修葺的过程和历史沿革,滕子京便请朋友范仲淹写记。朋友相邀,焉有不做之理。而此时的范仲淹,也正被贬在邓州作知州,真可畏“同是天涯沦落人”。有所不同的是,范仲淹与滕子京在处世上相差很大。滕子京“尚气,倜傥自任”,是个很有脾气的人,又有点刚愎自负,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他对自己的无端遭遣始终耿耿于怀,常常口出怨言。据说,岳阳楼落成之日,他的部下前来祝贺,他却说:“落甚成!待痛饮一场,凭栏大恸十数声而已。”本当高兴之际,滕子京却万般悲伤涌上心头,可见他还没有走出谪官带来的打击。可读《岳阳楼记》全文,你却找不到这样一种因被贬而生怨的情绪。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出此范仲淹。一般来讲,“放臣逐客,一旦弃置远外,其忧悲憔悴之叹,发于诗作,特为酸楚,极有不能自遣者。”而范仲淹在遭受挫折打击时,却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洒脱自如,毫不介怀。作为滕子京的朋友,范仲淹总想对他进行规劝却一直无缘开口。后来滕子京给范仲淹去信,要他为岳阳楼写记,范仲淹才有机会为老朋友进言,文中写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这些话,不仅是范仲淹用于自勉的,更是用来勉人的,劝勉谁?滕子京呀! 找到了这个根,我们就能理解范仲淹写《岳阳楼记》,并不仅仅是为了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之事,更是为了借此文对老朋友做一劝勉。如何劝呢?又不能直来直去,故要写得隐秘些。以什么为托辞呢?当然是洞庭湖之景!他明写景,暗写自己对人生沉浮的看法,并劝老朋友要拿得起、放得下,做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洒脱人。在范仲淹看来,人的一生无怪乎有两种活法,一种是“以物喜,以已悲”。像那些迁客骚人,因洞庭湖之景或喜(第四段)或悲(第三段),“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见刘勰《文心雕龙》)故有见“淫雨霏霏,连月不开……虎啸猿啼”便生“去国怀乡,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有见“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渔歌互答”便生“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之感。一种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这种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忧其民,“退”忧其君,唯独不忧“已”!因为,他们的忧与乐已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子京老友,我多么想你成为这样一类人呀!“微斯人,吾谁与归!”此文撰于邓州 ,作者并未到过岳阳楼。【文学常识】 范仲淹,生于公元989年,死于公元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吴县就是今天的苏州)。他出身贫苦,其父范墉任节度掌书记。(其父范墉死时他刚两岁)。青年时借住在一座寺庙里读书,常常吃不饱饭,仍然坚持昼夜苦读,五年间未曾脱衣睡觉。中进士以后多次向皇帝上书,提出许多革除弊政的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打击一再贬官。后来负责西北边防,防御西夏入侵很有成绩。一度调回朝廷担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的职务,可是在保守势力的攻击与排挤下,于宋仁宗庆历五年又被迫离开朝廷。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写《岳阳楼记》时正在邓州做知州。 《岳阳楼记》的著名,首先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时的另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可是他不肯这样,仍然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来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 一个人要做到先忧,必须有胆、有识、有志,固然不容易;而一个先忧之士当他建立了功绩之后还能后乐,才更加可贵。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在今天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写作特点】 一、岳阳楼之大观,前人已经说尽了,再重复那些老话还有什么意思呢?遇到这种情况有两种方法。一个方法是作翻案文章,别人说好,我偏说不好。另一个方法是避熟就生,另辟蹊径,别人说烂了的话我不说,换一个新的角度,找一个新的题目,另说自己的一套。范仲淹就是采取了后一种方法。文章的题目是“岳阳楼记”,却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去写洞庭湖,写登楼的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一段所谓“古仁人之心”。范仲淹的别出心裁,不能不让人佩服。 二、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议论的部分字数不多,但有统帅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说这是一篇独特的议论文。《岳阳楼记》的议论技巧,确实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三、这篇文章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它虽然是一篇散文,却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这些骈句为文章增添了色彩。作者锤炼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衔远山,吞长江”这两句的“衔”字、“吞”字,恰切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简洁的八个字,像格言那样富有启示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丰富的意义熔铸到短短的两句话中,字字有千钧之力。 滕子京在请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那封信里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确实是这样,岳阳楼已因这篇绝妙的记文,而成为人们向往的一个胜地;《岳阳楼记》也像洞庭的山水那样,永远给人以美好的记忆。 全文中心: 以作记为名, 借题发挥, 阐述了"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和"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种进步的思想以及作者自己政治上的抱负. 同时也表达了不向保守势力妥协的决心. 还包含对滕子京的安慰和砥砺之意. 整篇文章融叙事; 描写; 议论于一体, 借景抒情.【主旨分析】写出作者远大抱负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写出作者豁达胸襟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的道德情操。段意总结第一段记述作者撰写此文的缘由:应滕子京的托付而撰写。这段写岳阳楼的重修、增制。 第二段描写登上岳阳楼看到的壮阔湖景,提出一个看法。 第三段描写湖上久雨阴晦的凄凉景象以及“迁人骚客”登楼睹此的伤感心情。 第四段写湖上春光明丽的欢快景象以及“迁人骚客”登楼览之的喜悦心情。 第五段直抒作者胸臆,砥砺友人同道。作者明言其人生志向、政治抱负(以“古仁人”为楷模,忧国忧民),表露其博大襟怀、坚强意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此你怎么看制定题目写一篇600字的议论文

《岳阳楼记》是一篇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记。由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守滕子京之请,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写范仲淹的作文600字左右

记得小时侯上语文课最痛恨的事件之一就是背古文。繁复冗长的古文让年少的我背来每每痛不欲生。罚站、罚抄等等不一而足。后来虽然都已背下但都是囫囵吞枣,未及弱冠娇生惯养的我们又怎能完全理解文章作者那种深刻情怀?所以这些年过去那些所背之文大多都已在记忆里残缺不全,惟有一篇范仲淹范文正公所书《岳阳楼记》仍记忆尤新,先天下之忧而忧“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八月初二,范仲淹出生在一个中下层官吏范墉家中。范仲淹出生第二年,父亲便病逝了。母亲谢氏贫困无依,只好抱着襁褓中的仲淹改嫁山东一户朱姓人家,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在朱家长大成人,朱家虽然富裕但范仲淹为了励志,常去附近长白山上的醴泉寺寄宿读书。晨夕之间便就读讽诵,范仲淹惊谔地发现自己的身世。他毅然接回母亲,辞别朱家前往睢阳应天府书院就读,范仲淹十分珍惜崭新的学习环境,昼夜不息地攻读。真宗皇帝路过书院。大家都争相前趋观望,范仲淹却闭门不出,一位同学怪他怎肯错过观望皇上的良机,范仲淹对儒家经典已然堪称大通,吟诗作文。也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秋和八年(1015年)春,中榜成为进士,他被任命为广德军的司理参军,他把母亲接来赡养,并正式恢复了范姓。从此开始了近四十年的政治生涯,范仲淹始终能以清廉律已,关心人民疾苦,忧天下。的初志,中年做官后,他接连上书议论国事“后得罪宰相吕夷简。贬饶州,召为龙图阁直学士,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龙图老子,小范老子,赞其腹中有数万甲兵“范仲淹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建议以革新朝政”重在整顿吏治,限制公卿大臣的子侄荫官。引起腐朽官僚势力的不满,攻击他引用朋党,庆历新政,后于赴颖州途中病死享年六十四岁,卒谥文正,范仲淹积蓄已尽,仅借官屋暂栖”从一个人死后旁人所为最能看出一个人的言行品德如何,在这方面范仲淹无疑成了一个典范。范仲淹死讯传开,朝野上下一致哀痛,包括西夏甘、凉等地的各少数民族人民,都成百成千地聚众举哀,凡是他从政过的地方,老百姓纷纷为他建祠画像。数百族人来到祠堂,像死去父亲一样痛器哀悼。遗体没有运回原籍苏州,而是葬在他母亲长眠的那块地旁——洛阳南郊万安山下。范仲淹的行动和思想,赢得身前身几代人的敬仰,历代仁人志士也纷纷以范仲淹这位北宋名臣为楷模,学习和效法,综观范仲淹生平在军事上他虽然初始由于不通军事大败于西夏,但后来过而能改,治军有方。始终扼守着陕西要略使西夏不能寸进一步,在政治上他针砭时弊、整顿吏治。上书十议,是波澜壮阔的王安石变法的前奏。在文学上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讲究文以载道,他意识到宋初数十年来文章柔靡、风俗巧伪的危害,强调继承历史上进步的文学传统。并推荐当代能坚持风雅比兴传统的好作品,现在再读起《岳阳楼记》,结合范仲淹生平才感悟到此文的可贵。《岳阳楼记》以事入景,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完美地交融合一,范仲淹把生平的理想抱负通过形容岳阳楼景色的华丽辞藻流淌出来。儒家倡导。修身、治国、平天下,可以说这句话概括了一个人一辈的作为。淘渊明或许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去享梦桃园,后人也佩服他的淡薄。因为他知道为五斗米折腰后可以去为天下百姓多出一份力。人生在世不称意,但是范仲淹也不行。因为他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或许范仲淹没有一些人洒脱。那是因为他始终给自己背着一个沉重的包袱,一个古往今来至今也没有人解决的包袱。

4.范仲淹岳阳楼记写作背景

即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皇佑四年(1052 年)。为北宋名臣,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千载迄今!各地有关范仲淹的遗迹始终受到人们的保护和纪念,范仲淹一生的论著很多。诗,散文都很出色,反映社会现实的好作品,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诗《江上渔者》等,【写作背景】《岳阳楼记》是北宋范仲淹的名篇。先天下之忧而忧“一句而名留史册”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现在河南省邓县),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年九月十五日写成的。【文化名楼--岳阳楼】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洞庭湖畔。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它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另一说为江南四大名楼。其中还包括安徽宣州的谢脁楼),岳阳楼的建筑很有特色。整个楼体结构工艺精巧。以4根楠木大柱承负全楼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2楼,顶起飞檐,结为整体全楼梁、柱、檩、椽全靠榫头衔接。是楼顶的形状酷似一顶将军头盔。岳阳楼是以三国,鲁肃阅军楼。自唐朝始,岳阳楼便逐步成为历代游客和风流韵士游览观光。吟诗作赋的胜地,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了。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登览胜境。凭栏抒怀,咏之于诗,工艺美术家亦多以岳阳楼为题材刻画洞庭景物,使岳阳楼成为艺术创作中被反复描摹、久写不衰的一个主题,现在的岳阳为1984年重修,沿袭了清朝光绪六年所建时的形制。登岳阳楼可浏览八百里洞庭湖的湖光山色,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的一座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它的建筑艺术价值无与伦比。1988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8月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2001年元月核准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长江黄金旅游线上湖南境内的唯一景点。是岳阳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岳阳旅游业的龙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吞长江。浩浩汤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迁客骚人,若夫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山岳潜形;樯倾楫摧;薄暮冥冥。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辰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潜伏起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的天色暗了下来,虎在咆哮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阳光明媚的时候,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岸边的小草,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浮动的光闪着的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种乐趣哪有穷尽呢!在这时登上岳阳楼,就有心怀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对着风,那心情真是快乐极了。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这样看来是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州郡的长官:巴陵。即岳州,治所在现在湖南岳阳,越明年。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和乐:俱“皆,嘱托“写文章,记叙:2胜状。胜景:吞。吞吐:浩浩汤汤(shāng)。水波浩荡的样子:横无际涯。宽阔无边:广远:际涯。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的边界)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晖;日光:景象:千变万化:雄伟景象: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览: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淫雨”连绵的雨,雨(或雪)繁密的样子”放晴”阴。阴冷:浊。浑浊:排空。冲向天空: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光辉岳:高大的山。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隐没。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樯:桅杆。楫:倾:倒下,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迫近:去国怀乡。离开国都:怀念家乡。离开。忧谗畏讥: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畏:害怕。谗:说坏话。讥:批评指责,萧然。萧条冷落的样子:感。感慨:春风和煦:景。日光: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惊:动:上下天光。天色湖光相接“广阔无际“万顷”极言其广。沙鸥,沙洲上的鸥鸟: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鸟停息在树上。锦鳞:美丽的鱼。芷:一种香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野花。形容草木茂盛。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光跃金。一片烟波浩渺的大水映入眼帘,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唐代诗人孟浩然在一首题为《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诗里写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生动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诗中所说的岳阳,西临洞庭。从洞庭湖上向岳阳远眺,最引人注目的是屹立于湖畔的一座三层的城楼。被蓝天白云衬托得十分壮观,那就是著名的岳阳楼,是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阅兵台旧址建了一座楼阁,取名岳阳楼,李白、杜甫、白居易、张孝祥、陆游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府,第二年春重修岳阳楼,六月写信给贬官在邓州的好朋友范仲淹,并附有《洞庭晚秋图》一幅,请他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范仲淹便写了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岳阳楼记》全文只有三百六十八字,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盛状,交代作《岳阳楼记》的缘由。因为范仲淹既非岳阳人。又不在岳阳做官,可能根本就没来过岳阳,一个和岳阳没有关系的人忽然为岳阳楼作记,作者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说他被贬官到岳阳后。重修并扩建了岳阳楼,在楼上刻了唐代先贤和今人的诗赋”又嘱托我作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在文章开头集中地加以交代。后面就可以驰骋想象自由挥洒笔墨了,不对岳阳楼本身作描写,而是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总写远眺洞庭湖的景色,这段文字的内容是写景,口气却是议论。巴陵的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它衔远山、吞长江、汹涌着。这几句是从空间上形容湖面的广阔和水势的浩淼,气象万千。则又从不同时间洞庭湖的不同景色“表现它气象万千的变化,把洞庭湖照得如同明镜一般,正如唐朝人张碧的诗里所说的,晚上云雾低垂,把洞庭湖笼罩在一片昏暗之中,正如宋朝人李祁在一首词里所写的“雾雨沉云梦”烟波渺洞庭。以上几句抓住不同时刻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把它的万千气象很生动地渲染了出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既然前人描述已经完备”而且有诗赋刻在岳阳楼上。范仲淹便不再重复,转而写登楼览物之情“然则北通巫峡,迁客骚人”指降职贬往外地的官吏,屈原曾作《离骚》:所以后世也称诗人为骚人“既然洞庭湖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湖边的岳阳楼便为迁客、骚人常常会集的地方,当他们登楼观赏洞庭湖的景物时,心情能不有所差异吗,上面对洞庭湖的描写是客观的,以下则是设想迁客骚人观洞庭时的主观感受。上面的文字很简约,写览物而悲者。一连几个月不放晴,天空阴风怒号。湖上浊浪排空,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它们的光辉;当黄昏时分一切都笼罩在昏暗之中,只有那虎啸猿啼之声不断传入耳来。满目萧然,触景伤情;更会感到离开京城的哀伤和怀念家乡的忧愁,畏惧小人的毁谤和讥刺,感伤到极点而悲恸不止了;这一段的大意是说,遇到春天温和的日子。明媚的阳光照射在平静的湖面上,没有一丝儿波澜,天色衬着湖光,湖光映着天色,天上的沙鸥飞飞停停,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岸边的花草散发出浓郁的芳香,在夜间还可以看到湖上的烟云一扫而空:民有饥寒;当退居江湖之间远离朝政的时候,就为国君而忧虑,惟恐国君有阙失。他们无论进退都在忧虑了,他们必定这样回答:在天下人还没有感到忧虑的时候就忧虑了,在天下人都已快乐之后才快乐呢;作者感慨万千地说:表示了对于这种人的向往与敬慕。表达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文章最后一句“是交代写作这篇文章的时间,就是作者写作之缘由,《岳阳楼记》是如何产生的。大家可以共同来寻这个根,文中说的明白,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属予作文以记之“滕子京虽谪但却使巴陵,百废具兴”足见滕实为国之栋梁“他到任不到一年,便政绩卓著”遂重修岳阳楼,往往撰文记叙建筑、修葺的过程和历史沿革,滕子京便请朋友范仲淹写记。朋友相邀,焉有不做之理,而此时的范仲淹,也正被贬在邓州作知州。真可畏,同是天涯沦落人。范仲淹与滕子京在处世上相差很大,尚气”又有点刚愎自负。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他对自己的无端遭遣始终耿耿于怀,常常口出怨言”岳阳楼落成之日,他的部下前来祝贺,他却说,落甚成,待痛饮一场。凭栏大恸十数声而已,本当高兴之际,滕子京却万般悲伤涌上心头,可见他还没有走出谪官带来的打击:可读《岳阳楼记》全文“你却找不到这样一种因被贬而生怨的情绪!原因出此范仲淹。放臣逐客,一旦弃置远外,其忧悲憔悴之叹。发于诗作,特为酸楚。而范仲淹在遭受挫折打击时。洒脱自如,毫不介怀,范仲淹总想对他进行规劝却一直无缘开口,后来滕子京给范仲淹去信,要他为岳阳楼写记。范仲淹才有机会为老朋友进言”文中写到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是进亦忧,退亦忧,不仅是范仲淹用于自勉的“劝勉谁”我们就能理解范仲淹写《岳阳楼记》,并不仅仅是为了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之事;更是为了借此文对老朋友做一劝勉,如何劝呢。又不能直来直去,故要写得隐秘些”以什么为托辞呢。当然是洞庭湖之景,他明写景,暗写自己对人生沉浮的看法,并劝老朋友要拿得起、放得下?的洒脱人,在范仲淹看来。人的一生无怪乎有两种活法?像那些迁客骚人!因洞庭湖之景或喜(第四段)或悲(第三段),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见刘勰《文心雕龙》)故有见”淫雨霏霏。连月不开……虎啸猿啼,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渔歌互答“便生,宠辱皆忘,把酒临风。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则忧其君,忧其君“唯独不忧,他们的忧与乐已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子京老友,我多么想你成为这样一类人呀”吾谁与归,此文撰于邓州“作者并未到过岳阳楼,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文正“世称”(吴县就是今天的苏州)“其父范墉任节度掌书记!(其父范墉死时他刚两岁),青年时借住在一座寺庙里读书“常常吃不饱饭,仍然坚持昼夜苦读”五年间未曾脱衣睡觉!中进士以后多次向皇帝上书,提出许多革除弊政的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打击一再贬官“后来负责西北边防,防御西夏入侵很有成绩!一度调回朝廷担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的职务”可是在保守势力的攻击与排挤下,于宋仁宗庆历五年又被迫离开朝廷。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来勉励自己和朋友,一个人要做到先忧,必须有胆、有识、有志,而一个先忧之士当他建立了功绩之后还能后乐,才更加可贵。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享乐在后的品质,在今天无疑仍有教育意义。【写作特点】 一、岳阳楼之大观,前人已经说尽了,再重复那些老话还有什么意思呢?一个方法是作翻案文章,我偏说不好。另一个方法是避熟就生,找一个新的题目,范仲淹就是采取了后一种方法。文章的题目是“岳阳楼记”却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去写洞庭湖,写登楼的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一段所谓,范仲淹的别出心裁”二、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议论的部分字数不多,但有统帅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说这是一篇独特的议论文,《岳阳楼记》的议论技巧,确实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三、这篇文章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却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这些骈句为文章增添了色彩”作者锤炼字句的功夫也很深“恰切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像格言那样富有启示性“把丰富的意义熔铸到短短的两句话中。字字有千钧之力“滕子京在请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那封信里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而成为人们向往的一个胜地“《岳阳楼记》也像洞庭的山水那样,永远给人以美好的记忆”阐述了":不以己悲",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进步的思想以及作者自己政治上的抱负. 同时也表达了不向保守势力妥协的决心. 还包含对滕子京的安慰和砥砺之意. 整篇文章融叙事,议论于一体。

5.范仲淹的人生给我的启示岳阳楼记 作文

是指按照事件发展过程的先后次序进行的叙述。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精彩片断提到文章的开头写,然后再按事件的发生、...三.分叙,又称平叙。

6.范仲淹在写下岳阳楼记后在岳阳楼上的感想

范仲淹面对着洞庭晚秋图描绘的山水之景,吟诵着前贤的诗赋,联想到自己虽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遥想千古兴亡多少仁人志土空有抱负而最后只能饮恨终身,将岳阳楼及其大观以「前人之述备矣」而一笔带过,由洞庭湖上阴晴之景引起的「览物之情」入手,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

7.范仲淹借岳阳楼记一文抒发自己 的情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99467

微信扫码分享